油香是回族民間傳統(tǒng)食品,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香鍋”。相傳油香在元代從古波斯的布哈拉(今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部)和伊斯法罕(今伊朗中部歷史名城)傳入中國,原為古波斯和花刺子模部分地區(qū)的待客食品。
回族的油香種類和口味有多種,有發(fā)酵面的咸味油香、淡味油香、甜味油香,還有燙面油香,發(fā)酵面油旋子等。泉州、揚州等南方回族地區(qū)還有糯米油香、地瓜油香等。大部分回族聚集區(qū)的油香是圓形的,但個別地區(qū)有的也不一樣,如四川閬中回族的油香不是圓餅狀,而是圓柱形的,很象杯狀的蛋糕。西北地區(qū)的有些回族在非發(fā)酵面油香入鍋前,要用刀在中間切一至三個孔,為的熟的快和受熱均勻。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異,以面粉、鹽、堿、植物油為主要原料,具備這幾種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鮮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據(jù)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選擇輔料的種類,輔料主要有紅糖、雞蛋、蜂蜜、香豆粉、薄荷葉粉、肉餡等。制作油香時首先要和面、醒面?;刈迦撕陀拖忝嬷v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說,面和好后,面團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凈凈。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團,每個小面團搟成直徑約10厘米,厚約1厘米的餅坯,在搟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翻過來搟,變換面杖的滾動位置搟一面即可。將油上鍋燒熱,放入搟好的餅坯,待鍋中油香略有變黃后,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后,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fā)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發(fā)亮”的說法?;刈逶谡ㄓ拖銜r,一般都要請年長的、有經(jīng)驗的人來掌鍋。吃油香的時候也有講究,如一些地方的回族在吃油香時,拿在手中面兒要向上,一塊塊兒掰著吃,而不能用口直接咬(據(jù)說是圣行)。大部分只需用手撕成兩半兒即可咬著吃
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習俗,給孩子過滿月,過百日、割禮、結婚等,要炸油香慶賀。每逢爾德節(jié)、古爾邦節(jié)、招待賓客以及紀念亡人時回族人家也要炸油香(有些地方的回族稱“做油香”),以示尊祖繼俗。除了自己吃以外,還要饋贈鄰里鄉(xiāng)親互相品嘗,以此加強親戚、鄰里和朋友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坝拖恪爆F(xiàn)已成為團結、友誼、幸福的象征,除了回族以外,也是東鄉(xiāng)、撒拉、保安等民族的傳統(tǒng)的食品,只是在做法和用料上有少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