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的真主在尊貴的《古蘭經(jīng)》(11:111)中說:“你的主必使每個人都得享受自己行為的完全的報酬,他確是徹知他們的行為的。”
又說:“希望真主和末日,并且多多記念真主者,你們有使者可以作為他們的優(yōu)良模范。”(33:21)
行為舉止阿拉伯語稱為“艾達卜”。伊斯蘭教認為,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海里凡”(代治者),是“頓押”的主人。人的行為舉止是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構成的,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品質體現(xiàn)。穆斯林的行為舉止來自《古蘭經(jīng)》和圣訓,它代表著穆斯林文明禮儀,表達穆斯林兄弟之間的友誼和感情,對人們日常生活具有指導意義。無論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行為舉止、衣食住行等都不能違背《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教導,也不允許個人私欲膨脹或以自私為取舍,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應嚴格要求自己,遵守伊斯蘭的道德規(guī)范。
有人曾問圣妻阿一莎,穆圣的行為舉止是什么樣的。她很概括地回答說:“他的一切行為都來自《古蘭經(jīng)》。”穆圣說:“父親留給子女的最高尚的遺產是良好的教育與行為。”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由于文化習俗的不同,行為舉止禮儀也不盡相同。穆斯林的行為舉止是遵照《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要求,是一個人性格、品質、情趣、素養(yǎng)、信仰和生活習慣的外在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意識、感情交流、人際交往、道德規(guī)范等都能借助行為舉止而表現(xiàn)出來。
互致問候
穆斯林相見,先互致“賽倆目”,然后握手致安。穆圣說:“見面時先致以問候者最接近安拉。”“賽倆目”阿拉伯語是“按賽倆目阿來庫目”,回答說:“我阿來苦悶賽倆目。”意思是“真主的平安是在你們上。”“有人以祝詞祝賀你們的時候,你們當以更好的祝詞祝賀他,或以同樣的祝詞回答他。”(《古蘭經(jīng)》4:86)因此,互致“賽倆目”,是穆斯林之間最尊貴的禮儀。
伊斯蘭教沒有規(guī)定身份低的人必須向高的人首先問候,也沒有規(guī)定學生必須先向老師問候。而是規(guī)定:個人應向眾人說“賽倆目”;步行者向坐著的人說“賽倆目”;小孩向大人說“賽倆目”;騎乘者向步行者說“賽倆目”;男人給女人說“賽倆目”;進家者向家人說“賽倆目”,(圣訓)在念“虎圖白”和《古蘭經(jīng)》時,在禮拜時都不應當?shù)?ldquo;賽倆目”;在大、小凈或解大小便時也都不允許互道“賽倆目”。說“賽倆目”時不彎腰,也不鞠躬,不可在不適當?shù)臅r間與不潔的地點說,因為“賽倆目”是一個尊貴的祝詞。
根據(jù)圣訓記載穆圣見到客人時伸出右手,或雙手,以握手或拿手表示問候。在節(jié)日慶賀,雙方很久沒有見面,或者長途跋涉歸來,穆斯林傳統(tǒng)方式是同性別的人緊緊擁抱,表示慶賀和親切思念。
五件事情在穆斯林上是相互義務:回答“塞倆目”,探望病人,埋亡人,應答人請求,回答噴嚏“杜阿”(布哈里圣訓輯錄)。
尊重他人
穆斯林敬畏真主,互相之間應當謙恭、尊重、互助。不論男女,相互之間的嘲笑、誹謗、猜疑、貶毀、搬弄是非,背后讒言、亂起渾名、外號等都是令人厭惡的行為,甚至是有罪的?!豆盘m經(jīng)》中說:“你們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許勝于嘲笑者。你們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許勝于嘲笑者。你們不要互相誹謗,不要以諢名相稱。”(49:11)穆斯林都是兄弟姐妹,尊重對方,尊重穆斯林兄弟姐妹是應盡義務。先知穆圣說:“你們不要互相嫉妒,不要互相背談作對,不要互相憎恨,你們作為真主的仆民,都是弟兄。”穆斯林不允許詛咒人、謾罵人、說臟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言談溫和,謙恭待人,舉止文明,講禮貌,對他人不尊重是粗野和不文明的表現(xiàn),尤其對老人更要尊重,態(tài)度謙恭和善,穆圣過:“一個年輕人應懂得處處尊重老人,在他老的時候,安拉將使他也能享受到一些年輕人的尊重。”真主在《古蘭經(jīng)》中命令人們對父母、老人說話時態(tài)度要溫和,不要急躁,甚至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允許對老人出言不恭:“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17:23)伊斯蘭教在經(jīng)訓的指導下培養(yǎng)了穆斯林的道德情操,人們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許多不良習慣,但經(jīng)訓、教法、教義對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有明確規(guī)定,如不允許偵探別人的隱私,不許可背后議論別人的長短,更不許可散布流言蜚語。如果聽到背談,為了澄清事實,消除誤解,《古蘭經(jīng)》明文規(guī)定,進行調查了解是許可的行為。
待客
穆斯林有好客的傳統(tǒng)。被邀請的客人應受到尊重,說話要親切、溫暖,讓客人如同到了自己的家一樣。待客的“行為舉止禮儀”,還涉及到一些細節(jié),“如果你們發(fā)現(xiàn)別人家里沒人,就不要進去,直到你們獲得許可。”(《古蘭經(jīng)》24:28)在親友家做客或其他場所“應當節(jié)制你的步伐,抑制你的聲音。”(《古蘭經(jīng)》31:19)穆圣說:“信仰安拉及末日者應給客人應有的接待。”有位弟子問穆圣:“安拉的使者?。∈裁词菍腿藨械慕哟??”穆圣回答說:“他可以待一天或住一夜,三天之內他都是客人,享受熱情地接待。超過三天,便是對他的施舍。”在他人家做客,一般以三日為限,防止給主人增添負擔??腿艘膊粦岢鲞^分的要求。圣訓規(guī)定,客人不要超過接待的期限,要尊重主人的家庭生活,不能侵犯別人的家庭和住宅。穆圣說:“你們誰拜訪他人之宅,求見三次而未得允許,應當返回。”
在公眾場合,不能強迫別人讓座。據(jù)伊本•歐麥爾說,穆圣說:“一個人不要讓別人從座位上站起來,而后自己坐下。”在公共場所,盡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免影響別人。
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參加禮拜和做客,集體活動或聚會時忌食生蔥,生蒜和韭菜等,因其有難聞的惡味,令聞者不快。穆圣說:“誰吃生蔥,生蒜一類東西,當遠離人,待在家中。”
在與人交往時“不要為藐視眾人而轉臉,不要洋洋得意地在大地上行走。”(《古蘭經(jīng)》31:18)當穆圣聽到某人犯錯時,從不說“某人怎樣”,只說“某些人怎樣”。尊重人是伊斯蘭教行為舉止禮儀的重要部分。
穿衣
“你對信士們說,叫他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這對于他們是更純潔的。真主確是徹知他們的行為的。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古蘭經(jīng)》24:30-31)
穆斯林的衣著服飾,主要從保護人的羞體這個角度來考慮的,安拉禁止人們裸露羞體,男人羞體由肚臍之上到膝蓋以下;女人除了手、臉外從頭到腳都是羞體。男人還不能穿用絲綢做的衣服,也不能穿帶有人或動物圖飾的衣服,但可以有花草和幾何圖形,穿戴的服飾要整潔、高雅和莊重;禁止男扮女裝,涂脂抹粉;禁止佩戴項鏈、手鐲和耳镮等金飾品;
胡須整齊,胡須不是衣服,但是“衣飾”內容一部分,是真主賜福男人的特征。
穆圣說:“你們應當穿白色的衣服,那是最好的衣服顏色。”《提爾密濟圣訓輯錄》朝覲穿的戒衣,是兩片白布,“索哈伯”們常看到穆圣穿的衣服是白色或著綠色。
《古蘭經(jīng)》規(guī)定,穆斯林婦女要遮蓋自己的羞體,女人走出家門參加社會活動或工作,應遮住身體,穿寬松式長衣長褲,戴上蓋頭,嚴禁婦女穿稀薄、透明的衣服。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婦女從頭至腳是羞體要遮蓋起來,戴上蓋頭,是向往真理圣潔的象征。
一次穆圣見到一個披頭散發(fā)的人便說“此人是不是沒有梳頭梳子?”又有一次穆圣見到一個穿臟衣服的人時,說:“此人難道沒有洗滌用具嗎?”以示不修邊幅不可取,《古蘭經(jīng)》說:“你應當洗滌你的衣服。”(74:4)要求人們注意儀容儀表。所以,人的服裝和外貌不是風俗,是穆斯林的信仰表征,是伊斯蘭文明的標志。
清潔
穆圣說過:“真主是潔凈的,只接受潔凈的……一個蓬頭垢面長久旅行的人,伸其兩手向天,口念‘養(yǎng)主啊!主?。?rsquo;其飲食與衣服卻是來自不義的,并以不義的滋養(yǎng)其身,他的祈禱怎么能受準承呢?”
大家知道,穆斯林是特別講究清潔的。清潔包括個人,環(huán)境,飲食,行為等方方面面。它直接與穆斯林的信仰與功修相聯(lián)系。穆圣說:“清潔是屬于信仰。” 穆斯林禮拜的必要條件:“身凈,衣凈,處所凈”,就是針對清潔而言的。“身凈”指禮拜前的大、小凈。小凈系洗浴部分肢體;大凈為沖洗全身,凡在房事、遺精、婦女月經(jīng)或產后均必須做大凈,使穆斯林養(yǎng)成清潔的好習慣。“衣凈”就是說要衣服干凈衛(wèi)生,沒有污垢。“處所凈”,是提高穆斯林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認識,為了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穆圣說:“你們要打掃庭院。”“你們要警惕三種惡行為:在水中,在樹蔭下,在人行道上便溺。”《艾哈邁德圣訓輯錄》穆圣還禁止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穆圣說:“在禮拜殿吐痰是大錯。”穆圣還強調尿點滴在褲子上應當清洗,否則后世要受嚴懲。教法還規(guī)定狗等動物蹭了衣服要清洗,更堅持禁止養(yǎng)寵物,以杜絕傳染病的發(fā)生。穆圣說:“古禮有十件:剪短唇髭、全蓄胡須、刷牙、洗鼻孔、剪指甲、洗指縫、拔腋毛、剃陰毛、割包皮、凈下。”
吃飯
根據(jù)穆圣的教誨,穆斯林飯前念“泰斯米”,以右手進食,從靠近自己一邊吃。歐麥爾•艾卜賽來麥說:“我是在穆圣的撫養(yǎng)之下成長起來的青年,孩童時,我吃飯時常在盤子里亂抓,穆圣對我說:孩子!你當奉安拉之名,然后用右手吃東西,吃靠近你旁邊的食物”《布哈里圣訓輯錄》不可站立進餐,因站著吃喝不利衛(wèi)生,有損健康,亦不雅觀。不可以左手吃飯,因左手用于解便。對于各種食物喜食則食,不喜可不食,但不能隨意褒貶。不速之客進食需征得主人同意。集體進食時,不可伸手去取別人跟前的食物,食物掉在地上,應當撿起來,去其污而后食之。食畢要漱口、刷牙,還當剔牙,以去口中殘食。
打噴嚏、哈欠
穆圣說:你們有人打噴嚏時,讓他說:一切贊頌歸于安拉。在場者對他說:愿安拉慈憫你。聽眾說了愿安拉慈憫你后,打噴嚏的人再說:愿安拉引領你們并改善你們的狀況。如果打噴嚏者沒有贊美安拉,則不祝福他。《布哈里圣訓輯錄》艾卜•胡萊勒的傳述:穆圣說:“當一個人打噴嚏時,讓他把手掌放在口上,讓其降低其聲音。”《兩大圣訓實錄補遺》這段圣訓教導我們,防止對他人傷害,不傳播疾病,不產生高聲喧嘩和影響他人,尤其是在公共場合。哈欠是懶惰的表示,故憎惡之,艾卜•胡萊勒傳述:穆圣說:真主喜愛噴嚏,憎惡哈欠。打噴嚏而贊主者,信士聽見,均應回念:愿主慈憫你!哈欠發(fā)自邪魔,故當盡力避免之。人打哈欠,邪魔則笑之。把哈欠用力壓下,勿說:哈、哈?!赌滤沽质ビ栞嬩洝?br />
其它
行路時應穩(wěn)重,不宜慌張。即便是趕去禮拜,也不能奔跑。先知說:“如果聽到宣禮詞,不要急忙奔跑去趕,可以穩(wěn)步去跟,要保持寧靜。趕上了就隨之而禮;沒趕上,補足即可。”
休息時不能損害行人的利益。相傳,胡德里曾聽圣人說:“你們要謹防坐在道路上。”圣門弟子們說:“我們免不了要坐在那里,因為它是我們聚會和聊天的場所。”先知又說:“如果你們必須要在那里聚會的話,你們要盡對道路的義務。”他們問:“那義務是什么?”先知說:“目不妄視,手不傷人,回答問安,命人行善,止人作惡。”《布哈里圣訓輯錄》
借人東西,應當償還更好的。據(jù)艾卜•胡萊勒說:有人來向先知討債,出言粗魯,弟子們想教訓此人,先知說:“別理他!因為債主有說話權。”接著又說:“你們給他一歲口相當?shù)鸟橊劙桑?rdquo;他們說:“安拉的使者,沒有相當歲口的,只有歲口更佳的。”先知說:“那就給他吧!因為以好物還債者是你們中的優(yōu)秀分子。”
綜上所述,伊斯蘭教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宗教,在人際交往中,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手勢,都表現(xiàn)出穆斯林真實、誠懇的心態(tài)。行為舉止禮儀不僅顯示出穆斯林的教養(yǎng)、風度,還涉及個人穿著打扮,舉手投足,衣食住行等。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不懂“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簡言之,穆斯林的行為舉止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穆斯林應始終以《古蘭經(jīng)》和圣訓為指導,來支配自己的行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