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對窗口單位的民意調(diào)查顯示,老百姓對旅行社在旅游中強制購物、強制消費的侵權(quán)行為十分厭惡。“五一”假期已經(jīng)臨近,記者近日在對上海旅游市場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不少旅行社依然打著“低價”的幌子在“忽悠”游客,而且形式變得更加隱蔽。
團費外另有額外收費
記者在北京西路上的一家旅行社看到“泰國游五天七晚3400元”的廣告,接待人員表示,“3400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要報名還需要另交600元‘保證自費’的額外費用。”他說,在泰國要參加一些游玩項目,如夜游湄南河、56層觀光塔、三仙觀景臺等都是自費的。
“這些項目都是必須參加的?還是可以自愿選擇?這筆錢是在上海收還是到當?shù)睾笫眨?rdquo;記者進一步詢問。接待員回答:“這些項目都是固定的,必須參加。為避免游客到當?shù)睾蟛辉敢獬鲥X就在上海報名時和團費一并收取。”他又補充了一句,“3400元連成本都不夠,‘保證自費’其實不過換一種說法,總的團費就是4000元。”
記者不禁質(zhì)疑,“那為什么不直接在報價上寫明是4000元的團費,而要分成兩部分收費?”
接待員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們的營銷策略,打出低價廣告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其實,現(xiàn)在旅游中各種名頭的“自費”項目越來越多了,不管你“自愿”與否,到那時你不掏錢是很難“過門”的。
低價團總與購物掛鉤
“海南三亞五天四晚,往返雙飛,四星級賓館住宿,還包括七正餐四早餐以及一級門票”,報價實在誘人:1790元,算一算連來回機票的價錢還不到,難道四星級賓館和各餐都是“白吃白住”了?
但細看所謂“特惠團”的行程安排,除了加粗標示出來的諸如“土特產(chǎn)商店購物”、“珠寶店購物”之外,還有一些一般人不大會留意的文字,如“免費品嘗燕窩”、“茶藝表演”、“參觀絲綢博物館”等內(nèi)容,其實“貓膩”就在“參觀、演出”中。“掛羊頭賣狗肉”的參觀演出實際上就是把游客帶到出售燕窩、茶葉、絲綢的商店,在特定環(huán)境中“指定消費”。筆者在海南旅游時就曾經(jīng)被帶去看“茶藝表演”,如果沒有人掏錢買,表演就一直會延續(xù)下去。有的導(dǎo)游甚至放出“狠話”:“今天如果‘白板’,大家休想過門”。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低價團如果沒有超額“購物”的配合,導(dǎo)游和旅行社的日子是沒法過的。
童叟收費要比成人高
此外,兒童、老人因為消費能力不強而常常被旅行社列入“另類”。有些旅行社的香港游產(chǎn)品對老人明確要加收費用,其理由是“為了補貼低于成本價的團費”。記者在一家旅行社發(fā)現(xiàn),泰國普吉島行程說明附則中赫然寫著:16歲以下不占床的兒童和成年人一樣收費,占床的兒童則在成人價格的基礎(chǔ)上還要加收600元。為何兒童的費用比成年人還貴?回答是“小孩子收不到人頭費。”
從以上例子來看,目前旅游市場上一些“低價團”背后的“價格黑洞”暴露無遺。一些旅行社在“低價團”忽悠的背后以化整為零、瞞天過?;?ldquo;群體歧視”等方法對消費者進行欺詐,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近年來,上海旅游主管部門推行“陽光價格”,但收效并不明顯,主要問題還在于這種管理多半停留在合同紙面,或僅限于上海本地,而對旅游過程中的一些欺詐行為也沒有及時跟蹤監(jiān)管,使得這一頑癥始終得不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