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巴巴:波斯語(Bāb?。┑囊糇g,原意為“父親”、“長者”,后引申為對回族穆斯林先賢的尊稱。
巴推里:阿拉伯語(Bātil)的音譯,意為“虛假的”、“無理的”、“無效的”。如:現在買賣場上巴推里大得很,我們做為穆斯林,要遠離巴推里之事。
巴推尼:阿拉伯語(Bātin)的音譯,意為“內心的”、“本質的”?;刈迥滤沽终J為,外表與內在相比、外功與內功相比,內在的東西更為重要,如:這件事外表看起來不太好,但巴推尼是好的
把把:回族穆斯林群眾中自稱為得道者?;刈迥滤沽职延么?、念、按摩或其他獨特的方式給人看?。ǘ酁樾睦砗途窦膊。┑娜?,也稱做“把把子”
白黒里:阿拉伯語(Bakhīl)的音譯(注:回民受方言影響,“白”念biǎ音),意為“吝嗇鬼”。如:白黑里的人不能進天堂
白嘿力:吝嗇
白拉提:阿拉伯語(Barā’ah)的音譯,又譯做“白拉特”,原意為“清白無辜”、“赦免無罪”。相傳,穆罕默德在公元620年伊斯蘭教歷的8月15日夜晚,獨自前往麥地那的白格爾(今麥地那圣寺東南側)墓地作求祈,事后對圣門弟子們說,這一夜真主降臨到距離世間最近的天體,并曉諭:凡穆斯林在這一夜誠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和允準。又說,這一夜是天使更換記錄每個人善惡行為的文卷并祈求真主赦免罪責的夜晚,是懺悔之夜?;刈迥滤沽衷谝了固m教歷每年8月的前半個月,要請阿訇和滿拉到家中念討白,主動多做禮拜,以求得真主赦免自己全年的“罪過”,俗稱“轉白拉提”。這一個月被稱做“白拉提月”,伊斯蘭教歷每年8月15日夜又被稱做“白拉提夜”或“赦免之夜”,蘇非派回族穆斯林又叫做“念夜”
白勒可臺:吉慶、喜慶
白倆:阿拉伯語(Balā’)的音譯,意為“災難”、“禍患”,回族穆斯林通常用以指災難。如:浪費糧食要遭白倆呢。
白倆爾:阿拉伯語(Balāghah)的音譯,意為“雄辯”,后專指阿拉伯語修辭學。如:不念白倆爾的阿林,《古蘭經》中的奧妙就理解不了
擺嫁妝:回族婚俗。即用于婚禮上的說唱,又叫“表針線”、“說針線”。擺嫁妝一般在婚禮當天進行,新郎新娘按回族習俗舉行過婚禮后,新娘要將陪嫁的嫁妝及親手做的針線活(鞋、帽、襪、被套、枕套等)擺放在院子當中,讓大家觀賞、評品。這時,娘家專門請來的擺針線的人(男性、女性都有,男性一般叫“說家子”或“唱家子”,女性一般叫“巧姐兒”),便開始用順口溜的形式給大家擺嫁妝,內容多為夸贊女方娘家大方,新娘心靈手巧等。擺嫁妝詞一般幽默風趣,以增添喜慶的氣氛。如一段80年代中期的擺嫁妝詞這樣說道:銅錘子、鐵剪子,親家奶奶的腳片子;黃的是金,白的是銀,親親熱熱一家人;又娶媳婦又得財,又得襪子又得鞋(念“亥”音);大立柜是頂天的,梳妝臺是鑲邊的;一邊擱的是電視機,一邊掛的是呢子衣;丫頭高興小伙子喜,你親我熱到一起
拜節(jié):回族節(jié)日習俗?;刈暹^節(jié)不過年,回民把在開齋節(jié)或古爾邦節(jié)期間的走親訪友,稱做“拜節(jié)”,以示與漢族和其他民族逢年過節(jié)的“拜年”區(qū)別開來。拜節(jié)除親友互相拜訪之外,已婚或未婚的女婿、女兒們都要帶上禮品看望岳父、岳母。拜節(jié)講究趕早,否則被認為是心不誠。回族俗話說:“初一初二拜節(jié),初三初四拜鱉。”
拜提:阿拉伯語(Bayt)的音譯,回族穆斯林常說的“拜提”有兩個含義:①指“房子”、“家”、“住宅”。如:這是誰的拜提?②指詩歌的一句。如:這句拜提含意深刻
拜同拉西:阿拉伯語(Baytullah)的音譯,回族穆斯林譯為“天房”
班代:忠實的信徒
搬阿訇:回族宗教禮儀習俗。即清真寺聘迎開學阿訇的儀式。由于清真寺的阿訇多為聘任制,任期屆滿后,若不再續(xù)聘,則稱為“散學”,若另聘新阿訇,則須由本坊穆斯林們同意,并派人攜帶禮品前往邀聘。應聘后全坊穆斯林擇日迎接,迎接日舉行專門儀式,在清真寺內誦經講瓦爾茲、設宴,以示慶賀。這種迎接的儀式就叫“搬阿訇”
板橋道堂:中國伊斯蘭教蘇非派哲赫忍耶門宦道堂之一,始建于1943年。因以寧夏金積堡板橋(地名,在今吳忠市西南5里處)為傳教基地,故名
邦布達:波斯語(Bāmdād)的音譯,又譯做“邦答”,意為“晨禮”。伊斯蘭教每日五時的第一次禮拜的名稱,即天曉后,日出前的禮拜。邦布達共四拜:兩拜圣行,兩拜主命
邦家:寧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語,即“已經”、“大約”等意思。如:他早上起身走的,現在是下午四點鐘了,邦家快到了
邦克:波斯語(Bānk)的音譯,意為“召喚”、“提醒”,又譯做“班克”,即喚禮。穆斯林每日五時禮拜前都必須念邦克,以召喚人們禮拜。其辭主要以贊詞和喚禮詞為主,內容大意是:真主至大!真主至大!我作證:萬物非主,惟有真主。我作證: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快來禮拜吧,快來走獲救之路吧!
邦克樓:清真寺配套建筑。即立于清真寺禮拜大殿前兩側的塔形建筑。高于清真寺,是清真寺用以召喚穆斯林們禮拜的處所
包油香:回族習俗?;刈迕糠赀^節(jié)或過乜帖,都要炸油香(油餅),并將熟肉削成薄片,放在油香上,也叫“包份子”,分送清真寺駐寺人員及左鄰右舍?;刈迕耖g有“馬奶奶的油香-大份兒”的
歇后語
保爹保媽:回族舊時生育習俗。一些缺孩子(或只缺男孩或只缺女孩)的人家,在孩子出生滿月后,要在近鄰中找一家家風較好,子女健康的人家,請其父母給自己的孩子當“保爹”、“保媽”,以期盼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長。而被保的男孩便被稱作“保乎”,女孩便被稱作“保姐”
報應日:阿拉伯語(Yawmmadīn)的意譯,又譯做“末日”、“清算日”。即真主對人們所做所為的最終審判和總清算之日。伊斯蘭教認為,現實世界是有始有終的,當世界末日來臨之時,真主將令所有的死者復活,接受清算。真主根據天仙所記錄的每個人生前行為的功過簿對每個人逐一審問,受審者將通過一座架設在火獄之上的細如發(fā)絲、利如刀刃的“綏拉提”橋。生前行善者將順利通過此橋并進入天園,作惡者將墮入火獄
本等:回族日常生活用語。“本”念四聲。即“本事”、“能力”之意。如:你有什么本等,還想當師傅?
比達爾提:阿拉伯語(Bid‘ah)的音譯,意為“異端”、“邪說”。即不合正宗,節(jié)外生枝,標新立異的意思,多指在宗教教律上背離了圣人的主張或違背了正統(tǒng)派的教法
比斯敏倆:阿拉伯語(Bismillāhi)的音譯,回族穆斯林常念做“比斯敏倆希”,意為“以主的名義”、“奉主之命”?;刈迥滤沽忠话阍谠咨?、吃飯、喝水、接受饋贈等行為之前都要默念此語。如:艾合麥德口誦比斯敏倆,向貧困山區(qū)捐了款
便宜:寧夏回族日常生活用語。“便”(biǎn)念三聲,即“便利”的意思。如:你就不要回了,在我家吃飯吧,飯菜都便宜著呢。又有“準備好了”的意思,如問:你準備得怎樣了?答:便宜了
別麻熱:波斯語(Beemāree)的音譯,意為“病”、“疾病”。回族民間稱呼疾病多喜歡用此語,如:你的別麻熱好了沒有?
別瑪爾:病癥。如,你有別瑪爾?。?/p>
賓甩:環(huán)指
撥排:回族穆斯林經堂語。意思同“定然”?;刈迥滤沽终J為,世間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真主安排和引導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這場災難是真主的撥排
波來蓋:回族日常生活用語。即臏骨,俗稱膝蓋
波賽:波斯語(Booseedan)的音譯,意為“接吻”、“親吻”?;刈迥滤沽秩罕妼σ话闶ノ锒家H吻一下,如翻開一冊經,要首先親吻然后再誦讀,稱為做“波賽”。如:他把《古蘭經》給我讓我念,我只做了波賽,便又還給了他,因為我不會念。
波斯體:阿拉伯文書法體之一。這種書體是伊斯蘭教傳到波斯地區(qū)后,波斯地區(qū)的人們在書寫經文時既遵循了“庫法體”的風格,又喜歡延伸拖長的筆法,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風格。這種字體體態(tài)嬌美,流暢自然,被稱為波斯體
伯熱克特:阿拉伯語(Barkah)的音譯,意為“吉慶”?;刈逯V語。客人走進家門,伯熱克特同來